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5:01 点击次数:167
清晨5点,天空刚刚泛白,吕文扬已背着摄影器材,踩着还带着夜露的小路,来到河北白洋淀的岸边。他站在码头,眼前是一片雾气笼罩的水域,远处的芦苇轻轻摇曳,偶尔传来几声水鸟的鸣叫。在这里,他计划拍摄一组关于水乡生活的纪录片照片,用镜头记录人与自然的深度和谐。
船夫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,见惯了摄影师前来却仍旧热情。他挥手招呼吕文扬上船,慢慢划着桨,将他带向芦苇深处。水面十分平静,只有船桨划过时激起的涟漪在阳光微弱的照耀下泛起点点银光。吕文扬蹲在船头,端起相机,寻找最佳的角度。
“这里是我们生活的地方,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就没变过。”船夫开口说道。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,与周围宁静的环境十分契合。吕文扬一边调整镜头焦距,一边听着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。他明白,拍摄白洋淀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色,更在于那些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的人们。
随着船逐渐深入,吕文扬看到了一艘停靠在芦苇荡边的小木船,船上坐着一位正在织渔网的老妇人。阳光从远处穿过薄雾,打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,为这一场景增添了一丝温暖的色彩。他按下快门,定格了这幅画面。在他眼中,这不仅是一幅田园风光,更是时间与劳动交织的见证。
“早些年捕鱼是我们家最重要的生计,现在游客多了,也做点接人带路的生意。”船夫停下了划桨,指向不远处一个小渔村,“那边就是我们村,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。”
吕文扬被引向了渔村,沿着木质的小桥步入村庄。村里的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,村妇们在码头边洗衣,老者修补渔具,孩子们在岸边嬉戏。吕文扬发现,在这样一个现代化浪潮尚未完全到来的地方,人们的生活简单却真实。他悄悄按下快门,试图以最自然的状态记录下这些日常的场景。
日近中午,白洋淀的雾气逐渐散去,露出了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水面。吕文扬回到岸边,坐在一片芦苇旁整理刚刚拍摄的照片。每一张照片里,都蕴藏着水乡的细腻与柔情。
这一次拍摄,让他对“自然与人”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,白洋淀像是一个时光的缓冲地带,提醒着人们自然与传统的重要性。吕文扬觉得,这样的地方应该被更多人看到,却也需要被小心呵护。他暗自决定,将这些照片整理成一个系列展览,希望用自己的镜头,让更多人关注和守护这些质朴而美好的地方。
离开时,阳光洒在水面上,芦苇荡如同金色的波浪起伏。吕文扬转身看了一眼,心中默默记下这片土地的模样。他相信,每一片风景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故事,而他的职责,就是用镜头将这些故事诉说给更多的人。
芦苇吕文扬船夫白洋淀镜头发布于:阿联酋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